可靠性是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它涉及產品、規定條件、規定時間、規定功能和能力5個因素。其中,規定時間是可靠性定義的核心,規定時間的長短隨著產品對象不同和使用目的不同而異。對一個產品來說,如果規定的任務時間很短,它可能是可靠的;若規定的任務時間很長,它就可能不可靠了。因此,討論可靠性時必須事先規定任務時間。規定條件是指使用產品的環境條件、使用和保障條件(如負荷條件和工作方式等)。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噪聲、振動等條件;負荷條件包括工作電壓、電流和機械應力等;工作方式包括連續工作方式和間斷工作方式。規定條件對產品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在不同的使用條件下,同一產品的可靠性也可能會不一樣。因此,討論可靠性時一定要明確規定工作條件。規定功能是對產品故障規定判斷的依據,常用產品的各種性能指標來描述產品的功能。經試驗,如果產品的各項規定的性能指標都已達到,則認為該產品完成了規定功能,否則稱該產品不具有規定功能。能力是各種可靠性指標,這些指標是對可靠性的定量描述,以便說明產品可靠性的程度。常用的可靠性指標有“可靠度”、“平均壽命”和“失效率”等。
可靠性理論涉及面很廣,需要從科研、設計、試驗、制造、運輸、貯存直到使用和維護等方面進行研究和實施?;緝热萑缦卤硭?。
產品的質量指標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包含了可靠性指標,然而產品的可靠性的研究又是質量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一切質量活動除了要保證產品的性能和經濟性、安全性外,更重要的是保證產品穩定可靠。企業應在不同時期、不同的環境下開展相應的可靠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