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質量成為大眾關注的問題,質量不能再象以前那樣憑經驗和肉眼來管理和操作了,必須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精確的儀器來實現,質量對個人、企業、國家的影響相當深遠。因此,可靠性增長成為當代工業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可靠性增長是通過不斷地消除產品在設計或制造中的薄弱環節,使產品的可靠性隨時間逐步提高的過程。
可靠性增長的過程,是一個“試驗-分析-改進-再試驗-再分析-再改進…”的過程(TAAF——TestAnalysis and Fix)。目的在于暴露并消除缺陷、減少系統性薄弱環節(殘余性薄弱環節一般與制造有關,大部分可以通過篩選來排除)。只有通過改進才能達到增長的目的。
不同的壽命階段,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實現可靠性的增長。
a. 研制過程中的可靠性增長:
性能試驗、環境試驗、增長試驗,及相應的TAAF;b. 試生產過程中的可靠性增長:
繼續糾正樣機階段的薄弱環節;c. 批生產過程中的可靠性增長:
“篩選”、“老練”,改進生產工藝或制造工藝(達到規定的MTBF值);d. 使用過程中的可靠性增長:
反饋外場使用信息,改進設計和制造工藝,并通過使用和維護熟練程度的提高;
可靠性增長試驗的特點:
是工程研制階段的組成部分,是研制階段中單獨安排的一個可靠性工程項目。
是一種工程試驗。
其核心是TAAF。
試驗本身不能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試驗條件通常模擬產品的實際使用條件。
試驗時間通常取產品MTBF目標值的θF的5~25倍(取決于可靠性增長模型、工程經驗和產品規范)。
成功的可靠性增長試驗可以代替鑒定試驗
產品開發和生產過程中都應促進自身的可靠性增長。預期的增長應表現在各開發階段和生產過程中都有相應的增長目標值。因此,應制定一個完整的可靠性增長計劃,計劃應包括對產品開發增長的計劃曲線。增長計劃曲線的制定主要應根據同類產品預計過程中所得的數據,通過分析以便確定可靠性增長試驗的時間,并且使用監測試驗過程的方法對增長計劃進行管理.